现将《杭州市2015年上半年电子商务工作总结》印发给你们,请在认真总结经验、肯定成绩、查找不足的基础上,结合《关于印发2015年下半年全市电子商务工作要点的通知》(杭电商联发〔2015〕14号)文件精神,谋划好下一步工作。
2015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成员单位的密切配合下,我办紧紧围绕建设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若干意见》(市委〔2014〕6号)精神,深入实施“一号工程”,稳步推进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全市电子商务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交易规模继续扩张,电商应用持续深化,产业结构全面改善,运行质量明显优化,社会效益显著提升,“扩面提质增效”效果初显,打造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工作正扎实高效有序推进。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上半年,全市实现网络零售额1122.37亿元,占全省(3002亿元)的37.39%、全国(13759亿元)的8.16%,同比增长52.17%,增速高于全国(39.1%)13个百分点,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36.91亿元)的52.52%;实现居民网络消费总额470.76亿元,占全省(1696亿元)的27.76%,同比增长44.63%;实现网络零售顺差651.61亿元,占全省(1306亿元)的49.90%。全市电子商务产业继续高速增长,电子商务网站总数占全国的1/5以上,电子商务已融入到文化、旅游、金融、医疗等各相关领域,发展态势迅猛。庞大的产业规模、集聚的产业配套、领先的产业理念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奠定了我市电子商务在全国的优势地位,为打造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二、上半年工作总结(一)服务管理注重创新,社会效益显著提升1、先行先试,跨境电子商务稳步前行。2015年3月12日,国务院发布同意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批复,杭州成为唯一一个国家战略层面的跨境电商综试区。为加快推进综试区改革,各部门按照“六体系两平台”总体建设框架,以“单一窗口”平台为核心,提供统一申报入口,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市综试办争取的首批创新清单中已有44条获国家有关部委支持,其中25条已落实、19条已部分落实或即将落实。杭州海关创新通关流程,抽调35名关员充实综合试验区监管一线,全面实施“全年无休日,24小时内办结海关手续”通关服务,推出跨境零售出口“清单核放、汇总申报”、出境邮包统一纳入跨境电子商务管理、简化出口商品归类、保税商品“先进区、后报关”、取消关区内转关等五项举措,提高通关效率。市检验检疫局牵头制定《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检验检疫申报与放行业务流程管理规范(试行)》,出台跨境电商产品负面清单和安全目录清单,建立备案、风险监测、质量回溯和问题处理等机制,建成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国家监测中心浙江分中心,探索跨境电子商务大数据监管路径。外汇管理局已同意在综合试验区登记备案的电商及个人开立外汇结算账户。市统计局完善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统计标准,牵头制定《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统计监测体系试点方案》,初步破解跨境电子商务统计制度不健全、覆盖面不完整等难题。截至7月16日,“单一窗口”平台累计已备案117家电商平台,30家物流企业,20家支付平台。上半年,共验放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商品2377万单,货值9.9亿元人民币;进口商品313万单,货值5.9亿元人民币。6月29日,浙江省政府召开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推进大会,32条创新举措在综合试验区落地,249家企业列入了首批试点企业。2、探索创新,电商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项目扎实推进。我市是中国物流产业的发源地,占据快递市场半壁江山的申通、圆通、中通、韵达四家公司都出自我市,桐庐县被誉为“中国快递之乡”。上半年,全市完成快递包裹50370.1万件,总量位居全国第四;同比增长49.5%,增长贡献度达到36.51%,位列全国第三;快递服务业继续位居全国前列。2014年,我市被商务部、财政部、邮政总局确定为全国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5个试点城市之一,争取到了3000万中央试点扶持资金。市商务委联合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和市邮政管理局等部门,共同拟定了《杭州市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推进电商物流快递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改造末端配送车辆,鼓励使用轻微型封闭式货车;支持连锁商业机构、社区服务组织参与建设末端投递设施,推动创新电商物流配送经营模式;建设电商物流快递信息服务系统,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降低物流社会成本。经过向社会公开征集项目、专家初审复审等环节,确定了邮政、顺丰、圆通、德邦等17家企业的29个试点项目,涉及智能投递箱、分拨中心、物流园区、电商创新等方面,带动社会投资规模约43亿元,在协同发展试点工作上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在近期商务部下发的试点工作评估报告中,我市试点工作进度较快,综合得分81分,位居全国五个首批试点城市首位。3、借助活动,电商产业发声造势。3月份,市商务委成功举办了博鳌亚洲论坛杭州系列活动。张鸿铭市长应邀参加开幕式并出席了“电子商务:线上线下的融合”分论坛和“CEO对话省市长”活动;谢双成副市长出席“中国—东盟省市长对话”活动。其中,“电子商务:线上线下的融合”分论坛共吸引200余名嘉宾、企业领袖、领军人物、媒体记者参会,现场座无虚席,互动频繁,气氛热烈。张鸿铭市长在论坛上重点阐述了地方政府在电子商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中的作用,介绍了我市在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创建过程中的相关工作和《杭州市网络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内容。在“CEO对话省市长”活动中,张鸿铭市长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国企改革、新型城镇化等议题与各位专家进行了闭门研讨。“杭州之夜”活动,共邀请到包括美国前商务部长古铁雷斯、香港特别行政区前财政司长梁锦松等在内的知名嘉宾共80余人。会上,张鸿铭市长就当前杭州“一基地四中心”功能定位,努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情况作了专题介绍。论坛期间,谢双成副市长还分别会见了沃尔玛、德勤等5家知名企业和国际高校负责人,并结合我市资源禀赋和城市发展定位,专门推介了电子商务产业。4、创新服务,不断优化电商发展环境。我办坚持市场主导,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着力推进制度创新,不断加码电商产业政策,为全市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宽松自由的空间。一是出台《杭州市网络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制订《杭州市建设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编制《杭州市“十三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杭州市“电商换市”典型案例调研报告》和《2014年杭州网民网购行为分析报告》,承担《杭州市“十三五”推进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建设思路及对策研究》课题;建立电商统计考核监督机制,筹建杭州市电子商务专家咨询委员会,建成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线上部分,分层次培训电子商务人才,营造电商发展舆论氛围;推进电子发票试点,探索线下交易电子发票,扩大电子发票的适用范围和影响力。二是规范电商市场秩序,与阿里巴巴签订《打假维权合作备忘录》,打击网络售假、侵权盗版、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做好电商消费维权;推进电商支付普及应用,支持支付业务创新,完善征信系统建设,优化电商支付环境;落实网络安全,净化网络环境。三是开展电商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和专项抽查工作,及时发布风险预警信息,跟进电商平台处置情况;成功争取电子商务产品质量风险监测中心、12365投诉举报处置指挥中心和国家电子商务产品质量信息服务平台落户杭州。此外,做好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的答复工作,共办理涉及电子商务的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8个,包括一个由民进市委会提出、谢双成副市长领办的《关于加快推进传统商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的建议》的重点提案。(二)电商应用持续扩展,产业规模领跑全国1、注重实效,电商拓市场成效明显。从筹建之初,我办就通过“背书”方式保障“杭州特色馆”官内商品和商家品质。自2014年12月底上线“杭州特色馆”以来,共吸引686家卖家免费入驻,访问量达3557万次,订单量62万笔,销售额8226万元。姚生记坚果、百草味年货礼盒、西湖牌龙井茶、张小泉套刀、西泠印社、王星记等知名老字号销售火爆,受到消费者热烈追捧。开馆以来,已组织举办线余家,得到入馆商家的积极响应。“临安特色馆”,“桐庐产业带”、“临安产业带”、“建德产业带”均已建成,运营良好。此外,我办还推动专业市场通过引导商户开设网店、发展网货体验店、市场自建电商平台、开展网上现货交易和发展电商园区等方式,积极探索O2O市场,实现银泰百货、四季青服装市场、新时代电子市场等线下市场应用电子商务。2、分类多层,电商园区集约立体。6月份,阿里研究院发布了《中国电子商务园区发展报告(2014-2015)》,我市电子商务园区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共有电子商务产业基地(楼宇)50多个,在建6个,入园企业近7000家,拥有包括东方电子商务园、杭州北部软件园、杭州电子商务产业园、中国(杭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中国(杭州)网商城等一大批典型园区,并呈现出多层次、立体式的功能定位。有以东方电子商务园为代表的大中型网商集聚产业园区;有以中国(杭州)网商城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创业企业园区;有以EMS、申通为代表的物流功能园区;有以网仓科技为代表的一体化供应链园区。上半年,继西湖区文三街电子信息街之后,杭州东方电子商务园和杭州北部软件园被商务部评为第二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拱墅区、临安市和桐庐县成为继江干区之后第二批“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市、区)”,浙江珍诚医药在线股份有限公司、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杭州卷瓜网络有限公司、浙江英特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杭州熙浪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已入围“2015-2016年度全国电子商务示范企业”。3、先导发展,电商服务业专业发达。我办继续深化与阿里巴巴的战略合作,围绕电子商务产业各节点,大力引进和培育电商服务经营主体,在电子支付、云计算、快递、信息技术等领域涌现出众多专业的电子商务服务商。有以阿里巴巴、中国化工网、机电在线、考拉网购等为代表的电商平台,以蚂蚁金融服务、颐高为代表的电商服务企业,培育了蘑菇街、开三、聚宝盆、熙浪、执御等众多网络原创品牌。一季度,纳入监测的37家第三方交易平台企业共实现运营收入306.85亿元,纳税总额9.35亿元;93家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2.79亿元,收入构成以技术服务收入、支付服务收入为主。预计到年底,全市电子商务服务业收入将达到1000亿元,创造60万个网上就业岗位。在最近阿里研究院发布的电子商务服务指数上,我市电子商务服务指数为29.92,远高于第二名上海(指数为8.592),其中网络化电商服务指数更是以52.934遥遥领先(第二名的上海为10.896),电子商务服务业一骑绝尘,优势明显。(三)产业基础不断夯实,运行质量明显优化1、基础先行,网络配套日趋成熟。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应用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支撑。目前,我市以电信、移动、联通和华数等四大运营商为核心,已拥有大容量程控交换、光纤通信、数据通信、卫星通信、无线通信等多种技术手段的立体化现代通信网络,“三网融合”稳步推进,全网综合通信能力在全国名列前茅。上半年,全市城域网出口从原来的1.2T扩容到2.4T,出口能力翻倍;新增接入能力46万纤芯,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60万户,同比增长3.51%;城市家庭光网覆盖率达到96.32%,基本达到100Mbps宽带接入能力;农村家庭光网覆盖率达到85%,基本达到20Mbps宽带接入能力;完成1145个移动通信基站建设,4G覆盖率达到90%,4G用户达456.3万户,同比增长727.23%;整合提高i-hangzhou体验质量,推动滨江无线城市、下城“天网工程”、上城南宋御街无线街区等项目建设,优化无线网络布局,累计室外公共场所WiFi免费热点达到4000多个,注册用户达300余万人。2、示范引领,农村电商有序推进。为进一步推进农村电商工作,我办结合“千名村官进万户”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电子商务进万村”工作,推进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一是拓展农村电商服务点覆盖面。上半年,新增江干区、西湖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建德市6个区、县(市)布局农村电商网点,新增农村电商村级服务点1008个。超额完成省下达450个网点的全年目标。其中,桐庐县实现农村淘宝项目县域全覆盖。二是启动和实施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创建工程。临安市白牛村、桐庐县城东村被评为浙江省(首批)“电子商务示范村”,浙江兴合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被评为省“农村电商龙头企业”,临安市兴农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兴等4名企业家被评为“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带头人”,杭州华辰连锁超市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哲华等5名企业家被评为“农村电子商务创业示范青年”。在市级层面,确定了12个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6个电子商务示范镇(街道)、12个农村电子商务村级示范服务点、7个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带头人以及5个农产品网络销售突出贡献企业。三是积极筹备全市农村电子商务工作现场会。四是开展农村电商对接服务,确定了市电商促进会、市邮政公司、中智汇等14家单位开展电商服务展览和咨询服务。3、畅通末梢,社区电商服务网络日臻完善。社区电商服务网络建设是服务市民、解决城市“最后100米”投送难题的有效尝试,该项目连续两年被市政府纳入“为民十件实事”范畴。截至上半年,已在主城区建设并投入运营2000个智能投递终端,共计有77家快递公司、9750位快递员注册使用,平均每天通过智能投递终端投送的快递邮件已达到3.5万余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电 话:0731-8893 9888
邮 件:huxiangshangm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