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进果园帮农民义务推销李子、走村串户开展防溺水宣传……在利川市元堡乡,处处能见到党员示范、带头的影子。
元堡乡通过打造“党员帮扶+”党建品牌,积极开展党员联系群众行动,构建“乡党委—村支部—党小组—党员”四级网格管理,明确党员责任,让“红细胞”激活基层社会治理的“大肌体”。
元堡村村党支部委员徐代胜和党员龚洪余、龚兴鹏每月会定期来到低保户刘守成家,了解老人生产生活情况。
老人身残志坚,种了几亩地蔬菜。徐代胜等人就帮助老人卖菜,今年卖出生姜150余公斤、青菜100余公斤、土鸡7只等。
村党支部对全村67名党员,按照身体情况及个人特长,对全村特殊困难群体实行结对“一帮一”,即一名党员帮扶一名困难群众,一名党代表联系3至5名困难群众,切实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
党员每月要对结对户开展一次走访,要求“五上门”,即群众有生病卧床要上门看望,有红白喜事要上门帮忙,有矛盾纠纷要上门调解,有不满情绪要上门疏导,有突发事件要上门了解,做到“联系不漏户、服务多元化、户户见党员”。
问题在一线发现,在一线解决。结合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动态掌握创业人才、空巢老人、脱贫户等重点人群的服务需求,建立重点人群服务清单,开展实现点对点、面对面精准化服务。
该村共化解疑难问题59件,收集民情民意260余条,完成群众“微心愿”58个,开展各种专题活动15场次,打通了集镇堵点,解决停车位153个,易迁安置点开辟“同心菜园”,让易迁户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新鲜蔬菜,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明显增强。
“你这个月有多少积分了?可以去积分超市兑换物资了嘛。”7月25日,朝阳村三组村民郑代胜和邻居拉起家常,就积分兑物资聊得火热。
朝阳村充分发挥党员、村民代表模范带头作用,引导村民通过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传递正能量、环境整治、政策宣传、矛盾纠纷化解等形式积极参与村庄治理,由村民理事会评审,根据村民参与村庄治理内容进行评分,一次一积分、一月一公示、一季一兑换、一年一评选,坚持积分过程全记录、积分兑换全公开,接受村民监督。
“我们会定期开放积分超市进行物资兑换。”朝阳村驻村工作队队长伍利刚介绍。
为推动积分制,激发村民积极性,村里党员吴尚诚等人主动入户宣传,积极参与村里各项工作。吴尚诚被评为第一季度星级文明户,在他的带领下,周围村民也纷纷加入积分制管理中。
同时,为更好开展村民自治,该村还成立了村民议事协商委员会,打造“村民说事室”,完善村规民约,真正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管”,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九组林家湾水池的水管老化,要及时更换了……”7月22日晚7点,在花秋村议事小院,村民宋大相首先发言。
据了解,2007年,8户村民出资修建了两口水池,容量均为90立方米。2020年,其中一口水池得到修补,林家湾水池还没有进行过维修。
在当晚的议事小院里,来自附近的12位村民,你一言我一语,就九组林家湾水池及老化水管维护问题进行现场讨论和商议维修方案。
“大家说得都有道理,我也认同,年底我们来搞水池维护。到时还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大家齐心把集体事业搞好。”列席参会的老书记说道。
不止花秋村,元堡乡多个村落利用“小院说事”平台,了解和掌握民意,通过协商和共同参与的方式解决问题。一下子,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解决了,干群关系也更近了。
今年以来,元堡乡以党建为引领,结合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以“党员帮扶+”为抓手,在每个村打造村民“议事小院”,为群众提供了一个发现问题、协商解决的平台,进一步为民服务办实事,着力解决居民反映的重点、难点问题,形成村民自治新模式。
电 话:0731-8893 9888
邮 件:huxiangshangmao@163.com